赋予人类第二次生命的器官移植,在中国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6月9日,以唤起公众的捐献意识,向全社会展示器官移植的医学成就,树立器官移植受者康复和回归社会信心为宗旨的第二届中国移植受者运动会暨首届中国器官捐献纪念日活动隆重举行。 来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各地500多名运动员和家属,以及来自英国、美国、德国的30多名特邀运动员代表齐聚武汉,将在3天内参加17个运动项目的角逐,共产生20枚左右奖牌。据大赛组委会方面介绍,本届运动会的参赛运动员规模远远超过前一届,参赛运动员的移植种类及地区来源也较前一届广泛。
器官移植受者的盛会 —“移植奥运会”
为了呼吁全世界关注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一个专门针对移植人群的“世界移植受者运动会”于1978年在英国首次举行。运动会隶属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大家庭,亦被称为“移植奥运会”。“国际移植奥运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共有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以万计的各类器官移植受者参加了以往的14届盛会。
这一燃烧生命的圣火也传递到了中国。2004年6月26我国首届移植受者运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200余名移植受者运动员参加乐田径、乒乓球、游泳等15个项目的角逐。
此次第二届中国移植受者运动会由中国移植受者运动协会(筹备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移植分会共同主办,并得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院和惠氏公司等多家制药企业的大力支持。本次运动会将以宣传移植知识、倡导关爱生命为主旋律,展现在运动中绽放的生命之美丽,唤起公众的器官捐献意识,促进我国器官移植相关法律立法,并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移植事业的巨大成就以及移植受者的健康风采。
此次运动会的参赛运动员的包括了所有移植种类:肾脏、肝脏、心脏、肺、骨髓、肝肾联合、胰肾联合、心肺联合等,其中占绝对多数的是肾脏移植,其次是肝脏移植,再次是心脏移植和骨髓移植。
唤起公众器官捐献意识
随着器官移植事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全球已有累计接近100多万人接受了各种类型的器官移植手术,其中肾脏移植手术人数最多,存活时间最长的已超过40年。不过,在中国器官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障碍。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在中国的100万肾病患者中,有二分之一可以通过肾移植挽救生命,但目前每年只有6000例成为幸运者,而绝大部分患者因没有移植供源而等待死亡。
据中国移植受者运动会(筹备委员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陈忠华教授介绍,依然有许多患者因为等不到合适的器官而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器官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障碍,要想挽救更多病人,关键在于提高全民的器官捐献意识,同时在立法上给予保障和认可。
惠氏公司中国及香港地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吴晓滨博士说到:“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患者的存活率已大幅度提高。配合目前最新的器官移植免疫抑止药物等现在制药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受者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如果有了充分的器官移植来源,我们就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据了解,移植受者运动会对唤起公众的器官捐献意识,促进我国器官移植相关法律立法,并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移植事业的巨大成就以及移植受者的健康风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004年首届移植受者运动会召开后,同年我国肝移植总数及亲属活体捐献肾移植两项指标均成100%增长;脑死亡自愿无偿器官捐献及无心跳死亡无偿器官捐献也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已有600多亲属活体器官捐献者和12位脑外伤、脑死亡捐献者。
陈忠华还表示,希望器官移植受者运动会能够受到社会更多人士的关注,希望更多的移植受者踊跃参加运动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占国的移植发展事业,为那些还在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们贡献自己一份爱心和力量。 (责任编辑:搜狐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