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作,不仅增加糖尿病风险,还是在慢性自杀!

对现代人来说,“久坐”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不管工作、刷短视频,还是玩游戏、坐车……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

恰恰是这个习惯,埋下了很多疾病的祸根。

Part 1

坐着、躺着都是久坐

久坐,很多人一看到这个词,第一反应是长久得坐着。

其实并不准确。

严谨点说,久坐是指任何消耗≤1.5倍基础代谢当量的低能量消耗活动。[1]

它指的是一类活动,并不以时间为衡量标准。

简单说,清醒状态下,躺着、坐着都是久坐。比如我们静坐、玩电脑、看电视、玩手机、读书、聊天、打电话,坐车等等。

这是不是你生活的常态?

实际上,不仅你这样,你周围的人也这样。

有研究分析了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调查数据,发现我国成年人闲着时,久坐时长平均为160分钟/天。[2]

其中≥240分钟/天的占27.69%,121~239分钟/天的占47.26%,≤120分钟/天的占25.05%。

当然,不仅中国人这样,全世界人都这样

一项基于10个国家的不同种族人群的研究发现,研究对象除睡眠时间之外,平均久坐时间为8.65小时/天。[3]

真可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久坐。久坐,已经成了全世界人的现代病。

Part 2

久坐,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

久坐虽然舒服,但它却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我们的身体。

1

提高死亡风险

一项纳入了36383名受试者的大型分析,评估了总久坐时间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久坐时间的延长,死亡风险增加。[4]

还有研究发现,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2小时以上的人,全因死亡率会增加13%。[5]

2

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每天久坐时间大于2小时,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6]

想想自己是不是早就超过2小时了?

另外,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的成年人,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也比较高。[7]

3

更容易得癌症

有研究显示,与久坐时间<11.8小时的人相比,11.8小时≤久坐时间<13小时的人,癌症死亡风险增加了45%;久坐时间≥13小时的人,癌症死亡风险增加了52%。[8]

从癌症种类上看,发现久坐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肠癌的发病率都有关。[9]攻击面可以说是非常大了。

4

更容易患糖尿病

一项基于23项流行病学研究的分析显示:久坐时间和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呈正比例增加,平均每天久坐时间增加1小时,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将增加5%。[10]

另外一项基于我国四个地区(河南济源、安徽淮南、浙江金华和湖北新阳)的横断面调査显示:久坐时间每增加1小时,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23%。[11]

除了上面的4条,久坐还会让人超重、肥胖,影响精神健康和青少年的骨骼健康,可谓害人不浅。

Part 3

别再久坐了,这样动起来才是对的

久坐对身体这么不好,想要健健康康,就要动起来。该怎么动呢?世界卫生组织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针对不同人群,给出了很具体的建议。[12]

1

运动时间

儿童及青少年(5~17岁)

每周平均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到高强度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

每周应有3天以上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以及增强肌肉和骨骼的运动。

成年人(18~64岁)

  • 一周中至少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至少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同等效果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运动的组合运动。
  • 进行中等或更高强度的肌肉强化运动,锻炼所有主要肌肉群,每周2天或以上。
  • 一周中可增加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至300分钟以上,或进行150分钟以上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同等效果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运动的组合运动。

老年人(65岁及以上)

  • 一周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至少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活动,或同等效果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活动的组合运动。
  • 每周2天或以上中等或更高强度的肌肉强化运动,锻炼所有主要肌肉群。
  • 每周3天或以上中等或更高强度的功能平衡和力量训练的身体活动。

2

运动方式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会让人心率提高、流汗。一般来说,做这些运动时可以说话,但是不能唱歌。

比如:快走、跳舞、远足、骑自行车、滑轮滑、打网球等。

剧烈强度的有氧运动

会让人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一般来说,做这些运动时,你得停下来喘口气,才能好好说话。

比如:快跑、慢跑、打篮球、快速蹬车等。

增强骨骼肌的运动

举重,俯卧撑、引体向上、平板、深蹲、仰卧起坐等。

可以根据个人身体情况,灵活选择,运动时一定要保住好自己,不要受伤。

有一点需牢记:持续坐着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

别再坐着了,快点动起来。只要动得早,各种疾病绕着跑!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记得点赞、分享,让更多的朋友看到~

参考文献:

[1]TREMBLAY M S, AUBERT S, BARNES J D, et al. Sedentary behavior research network(SBRN) -terminology consensus project process and outcome[J].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2017,14(1):75.

[2]杨丹凌,苏海霞,黎燕宁.中国成年人闲暇时久坐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22(015):049.

[3] Van DyckD, Cerin E, DeB ourdeaudhuij I, et al. International study of objectivel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time with body mass index and obesity: IPEN adult study[J] IntJObes(Lond),2015;39(2):199-207.

[4]Ekelund U, Tarp J, Steene-Johannessen J, et al. Dose-response associations between accelerometr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time and all cause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harmonised meta-analysis. BMJ, 2019, 336(10): l4570.

[5]Grontved A,Hu F B.Television viewing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cardiovascular disease,and all—cause mottality:a meta—analysis.[J].Jama,201I,305(23):2448.

[6]Thorp A A,Owen N,Neuhaus M,et a1.Sedentary behaviors and subsequent health outcomes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ongitudinal studies,1996—201 1[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 1,41(2):207.

[7]Ekelund U, Brown WJ, Steene-Johannessen J, et al. Do the associations of sedentary behaviour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and cancer mortality differ by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harmonised meta-analysis of data from 850 060 participants. Br J Sports Med, 2019, 53(14): 886-894.

[8]Susan C. Gilchrist, et al. Association of Sedentary Behavior With Cancer Mortality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US Adults. JAMA Oncol, 2020.

[9]牛严君,乔玉成.久坐行为对个体健康影响的研究综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8, 1(1):5.

[10] Smith AD, Crippa A,Woodcock J,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systematic review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Diabetologia,2016;59(12):2527-45.

[11] Matthews CE,Chen KY,FreedsonPS,etal. Amount oftime spent in sedentary behaviors in the United States,2003-2004[J].Am JEpidemiol,2008;167(7):875-81.

[12]世界卫生组织.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

关注「糖友云健康」公众号,然后回复1、2、3、4、5……130中的任何1个数字可以免费领取对应的控糖资料。

大家一定要注意哦,在「糖友云健康」公众号领取,千万不要弄错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