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医药 | 前列腺癌抓住“五个治疗关键期”,加强随访可改善长期生存质量

原标题:搜狐医药 | 前列腺癌抓住“五个治疗关键期”,加强随访可改善长期生存质量

来源 / unsplash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编辑 | 袁月

前列腺癌是威胁我国男性健康的主要恶性疾病之一,药物去势治疗是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基础,其疗程可长达数年甚至终生。由于对随访管理的认知不足,药物去势治疗“半途而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2024年4月18日,由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CPCC)组织编写的《中国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随访管理共识(2024版)》(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发布。该共识首次提出了“治疗关键期”的理念,为不同⼈群的个体化随访管理提供了指导意见,填补了我国药物去势治疗随访和生活质量管理的空缺。

前列腺癌已有长期控制手段

前列腺癌又被称为“退休癌”,因其好发于中老年男性。随着经济发展和饮食习惯、环境等改变,我国前列腺癌近年来呈明显上升态势,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相关癌症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约13.4万,死亡例数约4.75万,分别位居中国男性发病和死亡癌谱的第6位和第7位。按此换算,中国平均每4分钟就有1人被诊断罹患前列腺癌,每10分钟就有1人死于前列腺癌。

近年来,前列腺癌的诊治技术发展迅速,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即使晚期前列腺癌,也能够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样得到长期控制。前列腺癌去势治疗也称为雄激素剥夺治疗(ADT),通过手术或药物手段最大限度地抑制患者体内的雄激素水平,从而阻断前列腺癌发生进展。

在过去治疗条件有限的时代,睾丸切除是主要的去势手段,给患者带来难以磨灭的身心创伤。近年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等药物去势手段已基本取代手术去势,使得去势治疗变得“可逆”和“可控”。

然而,前列腺癌患者经去势治疗后,因雄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潮热、性功能障碍、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升高、认知改变和抑郁等不良反应,也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疾病治疗关键阶段的患者应在疾病重要节点(疾病阶段起始点和治疗切换点)密切监测睾酮或其他指标,避免错过最佳治疗窗口期。前列腺癌患者应坚持定期规范随访,临床医师也可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完善前列腺癌的全程管理。

治疗随访不足,患者“半途而废”带来遗憾

然而,慢性疾病往往“三分靠治、七分靠管”。许多患者忽视了随访管理的重要性,有部分患者缺乏对此类药物管理的认知而“自作主张”地停药。药物去势这类治疗往往需要持续数年甚至终生,门诊“失联失访”的患者不在少数。

我国前列腺癌的失访率较高。首先,前列腺癌提倡个体化治疗,而针对不同疾病阶段缺乏个体化的随访策略指导;第二,患者自身对疾病认知不到位,对既往病情描述不清或部分遗忘,或因经济、地域等问题,导致自主随访意识薄弱等;另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较长的治疗间隔可能会对患者的随访管理构成挑战,增加患者错过预定复诊和后续治疗的风险。

中国前列腺癌专家协作组(CPCC)主任委员、共识发起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强调:“随访是前列腺癌疾病管理的关键环节。例如,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我们需要评估治疗的效果,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生活质量,帮助每位患者顺利完成足疗程的治疗,避免发生‘半途而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遗憾。”

首个去势治疗随访共识确定了五个前列腺癌“治疗关键期”

为了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的随访管理水平,CPCC组织专家制定和发布了中国首个《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随访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该共识首次提出了“治疗关键期”概念,并明确定义了处于“治疗关键期”的五大人群:

(1)新辅助治疗阶段;

(2)高危前列腺癌起始辅助治疗6个月内;

(3)生化复发阶段;

(4)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初始药物治疗后前6个月;

(5)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阶段。

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关键阶段对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影响较大,应对处于此阶段的患者进行专业、规范、密切、全程的个性化随访。从患者需求角度出发,规范的个性化随访不仅有利于监测前列腺癌疾病发展进程,还可以在肿瘤出现进展时及时接受更合适的治疗,从而获得更好预后。

从医师角度出发,密切随访有助于直观了解患者治疗效果、病情进展以及心理情绪健康,在恰当时机调整治疗策略。此外,密切随访还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前列腺癌的认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及对疾病自我管理意识,完善前列腺癌患者的慢病管理。

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后随访应注重生活质量管理

共识指出,去势治疗包括手术去势治疗和药物去势治疗,因手术去势治疗具有不可逆性,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一般首选药物去势治疗。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后的随访策略必须根据患者疾病分期、既往症状、预后因素和既往治疗进行个体化随访。经药物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应定期随访,建议药物去势治疗开始后前6个月应每月监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待疾病稳定后可至少每3—6个月监测血清PSA、睾酮水平和肝肾功能等。

骨密度检测频率主要基于患者骨折风险来决定,骨折高危患者一般推荐给予骨保护剂,1—2年复查骨密度。

而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其随访频率应该更高,至少每1—3个月随访一次。由于去势治疗的预后结局差异较大,因此包括实验室指标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结构化随访可能对患者和治疗医师更加有价值。

参与共识撰写的多位专家认为,以往的临床实践经常“重治疗、轻随访”,没有给去势治疗患者提供足够的科普教育,也没有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的随访管理建议。近年来,各类综合治疗使得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但不良反应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如何让患者“获得久并且活得好”,是摆在临床医生面前的新课题。共识提出的五个“治疗关键期”,更加准确地刻画了药物去势治疗随访管理的人群“画像”,并且提出了更多针对性的、个体化的随访建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