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医药 | 年发病患者数近80万,结核病疫苗有望“升级换代”

原标题:搜狐医药 | 年发病患者数近80万,结核病疫苗有望“升级换代”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搜狐健康从北京胸科医院举行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十年来,全球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均在1000万左右。2021年,我国新发结核病患者数量约为78万,占全世界7.6%,结核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在结核病防控上,被纳入国家计划免疫中的卡介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结核病不断“进化”等诸多原因,现有疫苗需要“升级换代”,以获得更高保护效力,降低结核病总体负担。

现有结核疫苗保护效力不太“完美”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也被称为“痨病”。根据结核分枝杆菌侵犯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

据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李亮介绍,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最新研究证实,它至少已经有15000年的历史。过去有“十痨九死”的说法,足见结核病的危害程度之大。

面对这种烈性传染病,疫苗是能从根本上组织其传播的重要手段。天花、麻疹、破伤风等十多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都因为疫苗的出现而得到了有效控制。

结核病的疫苗是大家熟知的、被称为“出生第一针”的卡介苗。人体接种卡介苗后会产生机体免疫反应,通过模拟疾病感染过程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力,用于预防结核病。

然而,这个于1921年问世的疫苗,需要“升级换代”了。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学研究室主任逄宇告诉搜狐健康,卡介苗是活菌疫苗,菌株在体外反复传代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些免疫原性物质的丢失,导致激发免疫系统发生反应的能力逐渐减弱,保护效力也就不够“完美”了。而且卡介苗主要用于3岁以下儿童,保护年限没有明确定论,成年人更是没有合适的疫苗可用,急需研发可推广的新型疫苗来打破这一僵局。

但不可否认的是,卡介苗依旧是现阶段预防儿童患上严重结核病的最有效办法。

“三管齐下”,新型结核疫苗有望问世

研发保护效力更高、能用于全人群的结核疫苗是现阶段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重点。“全球结核疫苗的研究进展处于‘并跑’状态,谁也没有达到试验终点。”逄宇告诉搜狐健康,现阶段国际上唯一一个所谓的新型结核疫苗是由英国一家跨国药企研发的,但它主要是以降低感染到发病的可能为目的,并不是预防感染,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疫苗。

作为一家结核病防治专科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在疫苗研发上展现出强大的实力。据了解,该院目前在研结核病疫苗共有三条技术路线,分别是重组卡介苗、mRNA疫苗和纳米融合膜疫苗。

重组卡介苗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卡介苗的抗结核疫苗之一。它的原理是让卡介苗变得更“强壮”,激发更强的保护效力,实现对入侵结核菌的早期清除。目前,北京胸科医院已经构建了多个过表达特异性抗原的重组卡介苗疫苗株,并正对疫苗的免疫功能进行相关评价。

此外,基于mRNA疫苗平台,逄宇所在的团队通过覆盖结核菌全生命周期特征性抗原,联合国内疫苗企业,已经鉴定到多个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mRNA结核疫苗组合。同时,他们将具有较强免疫原性的微生物细胞膜与包含大量抗原信息的结核菌细胞膜进行融合,进一步搭载纳米材料PLGA形成了结核纳米融合膜疫苗。

“我更看好新型mRNA结核疫苗,相对来讲风险性较低,整体的安全性评价过程会短一些。不过,重组卡介苗的研究进展是三者中最快的,已经到临床前阶段了,其他两个暂时在动物试验阶段。”逄宇预计,最快3—5年,我们能看到新型结核疫苗的临床试验数据,8—10年,能看到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的结果。

潜伏期不定,结核病诊治现新特点

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及时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是保护易感人群、遏制疾病传播的重要办法。对于结核病,这些措施同样适用。但因为结核病的潜伏期长短不等,类似防控办法取得的效果并不突出。

“如果知道潜伏期,我们就可以把潜伏期内所有可能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找出来,进行筛查、管理。但结核病的潜伏期短的几个月,长的有几年,甚至十几年,跨度很大。这给疾病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李亮解释说。

除上述特殊之处,随着结核病自身不断“进化”,在疑难重症患者诊治上,也发生了变化。结合临床经验,李亮总结出了以下四个新特点。

一是结核病患者的年龄在逐渐增加,八九十岁的门诊或住院患者非常常见;

二是有合并症的结核病患者比例增加,不少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常见疾病,治疗难度增加;

三是鉴别诊断难度越来越大,仅靠一张胸片和痰涂片已经无法“走天下”了,很多患者影像不典型,也找不到结核菌;

四是患者流动性增强,依从性难以保证,给长期管理和治疗带来困难。

此外,李亮指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在配合默契度上还有所欠缺。综合医院应提高对结核病的警觉性和诊断能力,才能缩短患者确诊时间,尽早让其得到专业治疗。同时,诊断和治疗技术下沉基层也需要加速推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