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
霜降已过,今年的秋季却依旧燥热难耐。不少人都觉得最近特别口干,怎么喝水都不解渴,甚至有些人干得嘴唇都起皮了,这和天气的干燥不无关系。
在这种干燥的季节里,自然要炖些滋润的汤水。如果觉得平常用的玉竹沙参还不够“给力”,那还可以用上石斛。这味本草的名气可不小,在唐代的《道藏》一书中,它和“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茯苓、肉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一起并称为“九大仙草”。在古代,石斛确实十分珍贵,现在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它已经成了药铺里的“常客”。
“永保水润”的石斛
石斛不仅是一种药材,也是颜值极高的观赏植物,在花草市场常可见到各种美丽的石斛花(但只有少数几种用于入药)。卖家会把石斛栽在干燥的草皮上,这其实模拟的是它们野生的自然环境。以往采野生石斛的难度不亚于人参:人参是深山老林中“难寻觅”,而采石斛则需要“冒险”,因为它往往长在悬崖峭壁上。
石崖上的养分不多,水分更是全靠滴下的露水滋养,但石斛就偏爱这样的地方。因此老百姓又把石斛叫做“千年润”,意思是石斛只需要一点点水,就能够保持“千年”的滋润。
生长在如此干燥的地方,石斛自然也具有了“收藏阴分”的特性。它看着干瘪,嚼起来却是粘粘的,富含胶质,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
滋胃阴,降胃火
在古籍的记载中,石斛味甘,性平和而偏凉。《本草纲目拾遗》说它有“清胃除虚热,生津”的作用。
中医认为,“脾土喜燥,胃土喜润”,胃火盛的时候常常出现大便干结,而且会消耗胃中的津液,因此怎么喝水也缓解不了口干。而石斛不仅能滋润脾胃的干燥,甘甜的味道之中又带一点苦味,能引导胃火下沉,同时兼备了“滋胃阴”和“降胃火”的双重作用,生津解渴的效力强劲,尤其适合这个又燥又热的秋季。
“最佳”的吃法
古人称赞石斛“其性轻清和缓,有从容分解之妙”,因此古代贵族常将石斛用于日常养生。石斛需要久煮才能熬出味道,不宜用作散剂或打成药粉,但很适合用来熬汤或泡茶。由于单纯的沸水冲泡还不能充分“出味”,一般需要将石斛先煮个10分钟,再用于冲泡,甚至可以更换三四遍水仍有余味。石斛药性偏凉,没有温补功效,脾胃虚寒者不宜多用。
话说补土 | “温润如玉”的它,秋季润肤好帮手,还能降气通便
话说补土 | 身怀“遁地术”的草药!专治用脑过度、头重脚轻
话说补土 | “川贝枇杷膏”里竟然没有枇杷?真相是……
温馨提示
“话说补土 ” 精华集合
《善用本草养脾胃》及《妙用食材养脾胃》出版啦!
两本套装更优惠哦!
扫码购书
专家介绍:卢传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等职务。
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出版专著20部(英文专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转让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2项。曾荣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南粤巾帼创新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