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远立
(搜狐-王玉玺/摄) |
刘远立:医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此次的医改方案是中国政府在投入了最长的时间、涉及到最多的部门,进行最广泛的意见征集而最终形成的,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投入也最大。这是史无前例的。
温总理说医改应该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从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角度,我比较关注在未来三年里面开展的五项改革。
这五项里有三项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是显著、明显的,是有把握的,即医改方案中的第一,第三,第四项措施(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而另外两项改革,即第二,第五项措施,(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因细节不明确,可行性和具体的实施效果尚待观望。
要想让人民群众切实从医改方案中获得实惠,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看病贵;第二,看病难;第三患病多。而日前出台的医改方案则有效的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措施。
看病贵在中国主要原因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所以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明显的扩大了保障的覆盖面,包括农村和城市,以及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可携带问题都加强了。所以应该会带来一定的实惠。
看病难主要是住大医院难,看专家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基层的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不高,老百姓不太信任。所以我们五项改革的第二项重大改革——加强基层卫生网络的建设,我以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患病多是上游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解决上游截流的问题,老百姓患病会越来越多。目前由于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病患者增多的现实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中国人疾病的负担会越来越重。而方案中提出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控制服务的均等化,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可以说是非常可喜的措施。”他强调要把这些传染病、慢性病有效控制,仅仅靠医改还不够,尚需要采取一系列重大长期的公共卫生建设。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医改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另外两项改革——基本医药制度的建立、公立医院的改革,我认为现在细节不是很清楚,到底是针对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还是解决患病多的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还需要继续看实施的细节。所以目前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到底能有多大还不清楚。
(责任编辑:霍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