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公布了我国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展。
机构建设日趋成熟
据了解,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地级以上城市有278个,市辖区789个,全国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8000个,比2005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完善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以及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工作,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变服务模式,走进社区,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一些地区通过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家庭医生责任制”、“片区医生负责制”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责任制健康管理服务。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配备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等,配备中医药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受到群众欢迎。
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同时,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国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达26万人,其中,医生12万人,护士10万人。各地普遍开展了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建立医院临床培训基地和社区培训基地,针对社区主要疾病开展适宜技术培训。同时,积极鼓励大医院医生到社区服务,采取“对口支援”、“千名医师下社区”、“老医生进社区”等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一些地区要求大医院临床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至少要到社区工作半年以上,一些地区政府出资吸引大医院高职称离退休医生到社区开展医疗服务,多种途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积极探索运行机制
与此同时,各地积极完善管理体制,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一是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等地区探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疗收入的直接联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收入上缴,支出纳入预算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分配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二是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购销方式。北京、宁夏等地区开展药品政府统一采购、集中配送,压缩药品流通环节,弱化药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降低药品加成率,有效降低了社区药品价格。三是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管理方式。各地区普遍明确了政府财政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标准,天津、上海、江西等地进一步明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资金筹集分配、经费核定和绩效考评体系,加强追踪问效,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四是探索进一步促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通过试点探索,江西省在推进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建立参保居民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上海、镇江等地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经费社区预付制,引导“小病”医疗进社区。沈阳、成都、银川、西宁等地在城市医疗救助工作中,实行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贫困居民在社区即可获得医疗救助,经社区转诊,还可享受“大病”的住院医疗救助,深受贫困居民欢迎。
|
·廖新波:广州发现甲型流感不必紧张 |
·王兴国 |路边烧烤的七大安全隐患 |
·陈玉琴 |干洗店会给您带来皮肤癌 |
·刘士敬 |肝炎患者最好不要吃甲鱼 |
·健康时报 |早餐时别做“饼干族” |
·甘露春 |从做梦看你最愿意和谁倾诉 |
·叶依 |面对甲型流感广州人不紧张 |
·常征 |近视激光手术后的“鬼影” |
·王月丹 |人民期待高水平的免费医疗 |
·厦门眼科 |白内障吃药能治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