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支修益教授
支修益教授
支修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分配到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胸外科工作。主要从事肺癌的外科治疗和临床研究及教学工作20余年。2002年10月从美国迈阿密大学癌症中心学习回国后即调到,同时兼任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在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领域,特别是在中晚期肺癌和高龄肺癌病人的外科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完成各种非癌手术2000余例。在国内率先开展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和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结合电视纵隔镜和电视胸腔镜在可手术肺癌病人术前临床分期的临床研究,积极倡导并推广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在全国建立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多中心协作网络。在改善肺癌病人生活质量和肺癌治疗卫生经济学研究领域有独特见解。
支修益教授目前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北京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胸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技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兼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学术部副部长兼临床肿瘤协作委员会(CSCO)执委、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首都中青年胸外科医师学术沙龙首席主持,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副秘书长,国际肺癌协会(IASLC)理事,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高级会员。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会员《中国肺癌杂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中国肿瘤临床》等10几家杂志的编委。在各种学术杂志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近年来策划并主持许多国际性、全国性和地区性的胸外科和肺癌专题学术研讨会。建立了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NCCN等国际机构的学术联系,对推动我国胸外科和肺癌事业的交流、合作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支修益教授是北京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府特约监察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医药卫生工作委員会委员,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龙芸教授
李龙芸教授
李龙芸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196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同年分配至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肺癌杂志、国际内科双语杂志及癌症进展杂志编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5年、1995年两次赴加拿大
Meakin-Christie 呼吸实验室及肺癌中心进修,学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肺癌综合治疗、肿瘤单克隆抗体及肺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了大量呼吸系统危重病人的抢救及疑难病人的诊治。于1986年至今开展了前瞻性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研究,并参加了国家“九五”、“973”、“十五”有关肺癌公关课题。已发表论文及医学著作100余篇。1991年被评为卫生部部属高等院校优秀教师,1999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责任编辑:邵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