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05年医药行业走过艰辛的一年,看病难看病贵这个主题在2005年又是一个焦点的聚集,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用“看病难”这条新闻搜索能搜出38100多条新闻。走过这一年我们医药服务发生哪些变化,看病难看病贵的话题又得到怎样的改善,首先通过搜狐健康频道健康周的视角解读一下2005中国医药风云变幻。
这是我们在刚刚结束的搜狐健康周的活动,就2005医疗改革的工作专访了卫生部官员,下面听听卫生部医政司官员李大川的讲。“现在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原因很复杂,提出这些问题有医院运行机制的问题,还有管理的问题,涉及到政府补偿单位的问题,还涉及到医药生产流程环节过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卫生部一个部门的问题,是多个部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卫生部也做了自己的工作。”这是医疗行业监管部门官员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的解析。再看看中华医院管理协会的于宗河会长是怎么看的,他说:“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问题,中小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日子活不下去,到了大医院难处则在于病人看不过来,各位在座的三甲医院的院长还有党委书记和各科室的专家都有明显的体会,病人看不过来服务自然没法到位。我当时在临床上曾经一个上午4个小时看20个病人,特别紧张。”我想在座的各位,包括现在在战斗在一线的主任都有非常深刻的体会。于会长提到:“我现在看20个病人看不过来,现在不只是20个病人,是40个、60个,三甲医院一天的门诊到一万”这一点解放军总医院都非常有体会,包括协和医院,全院医务人员再努力,再想办法也不能服务到位,医院的抱怨就在这个地方。
我们再看看医院管理者怎么看待“看病难”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健康周访谈的时候做的,专访了北京地坛医院院长毛羽,他说我们现在从整个全国的宏观经济来看,已经基本上转到了市场经济这个轨道上来,但是医疗还是比较滞后,我们要靠医院的自我经营才能发展。从医院的管理体制来看,现在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的财务管理、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没有真正融合到市场经济当中,有一些情况在经济体制没有变的情况下,能做的事情就是一时的工作。
我刚才抛砖引玉,把我们健康周做的几场访谈跟大家阐述一下,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想今天我们的会议一个是颁奖,一个是跟大家有一个讨论,来讨论一下怎么样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怎么样解决在就医环境中效益公平的问题。
我们曾经听到一个故事,是实际的情况,有一位病人在协和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经医生诊断已痊愈可以出院了。但是这个病人认为在这儿住的挺好的,每天的住院费也不是很贵,他认为一直可以在这儿住下去。他是享受到这个服务,但是他却占用了这个资源,其他人住不院,看不了病。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是我了解到的协和医院的小故事。我想有请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杨玉雯给我们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杨玉雯:缓解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可能是当前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我们医院来说,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可能大家看到前一阶段中央台的《焦点访谈》,其中谈到号贩子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光是我们医院存在,可能北京的各大医院都存在这个问题。号贩子的猖獗、医托的猖獗,也是造成老百姓看病难的一个因素。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一个是我们增加了夜间的门诊,从2003年重点科室增加夜间的门诊;再一个就是号召我们的医师在最大的范围以内,最大的限度以内,尽量出门诊,我们增加了主治医师,增加了住院医师。作为医院来说,还是挖掘内部潜力问题。可能从某些方面来说,看病难恐怕不是一个医院能解决的问题,恐怕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政府的力量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能让大家满意,但我想我说的这些会让在座各位医院的同仁们深有体会。
另外,作为医生来说,他需要付出很多的艰辛和努力。我想作为媒体,也应当是多从正面来反映我们医生的艰辛和艰苦,以及他们付出的努力。作为一个医学生,从他上学到他毕业,到他工作,直至他的终生,甚至我们的老专家,老教授,他们终生都在孜孜不倦地为医学事业奋斗,付出非常大的艰辛和努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恳切地希望媒体多多予以关注,关注我们医生的辛苦,关注我们护士的艰难,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护士们在一年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上夜班,这样的工作强度可能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对一个护士的身体健康来说,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尽管现在一些媒体披露了某些医院一些不好的行为,我觉得是负面多一些,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医务人员他们在为我们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付出的艰辛可能是非常非常大的,这点我们在座的医学界的同仁们也是深有感触的。
主持人:谢谢杨书记。我想今天在座的各位医院的朋友,杨书记这一番话非常有同感,在座的媒体朋友,特别是我们作为搜狐网现在已经影响了将近一亿的网民,媒体的责任一下子就加到了重担上。我们现在做网民医院的评选也是想把我们的好医院,好医生更多的递给网民,今天评的是好医院,明年评的是好医生。请武警医院的王发强院长从管理角度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王发强:在今年我真正的感觉到我们卫生事业,特别是医院的发展应该说是跟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是同等的,发展非常快。现在反映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这里面我想有很多问题值得咱们去研究和分析,比如说我们现在国家医疗技术的发展,跟欧美国家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不比他们差。比如说我们的技术,他们能做的一些东西我们也能做,特别是一些复杂的、高难度的技术,西方能干的我们也能干,甚至我们干的比他们好。再一个就是设备,中国目前医院的设备情况,几乎跟西方社会是差不多的,在亚洲地区我们中国的医疗设备应该是非常好的,所以说这几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年来,我们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医院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大医院为什么会看病难看病贵呢?
这反映出来广大居民群众对我们品牌医院,特别是高等级医院的信赖,为什么跑协和,为什么跑301,为什么跑我们这么多知名的医院来?他实质上是一种信任。同样的一个病他不愿意在当地看,他要跑到这样的医院来,你再增加多少医生,你再增加什么夜间门诊,再加什么,我看你还是很难满足全国10几亿人的就医的需要,由于这些医院精力还是有限,但是大家的需求量在短期内还是难以解决的。特别是我们知名的医院和知名的专家,他的名气越大,压力就越大。
一个专家,你给他限号,限到20个号、30个号、40个号,你还有80个病人等着这些专家看,你说这些看病难的问题在短期内能解决吗?解决不了,这些东西是由我们国家的国情决定的。再一个是人民群众的收入,我们社会发展了,医疗水平发展了,但是我们国家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尽管是也在提高,但是和西方没法比,你的技术和他差不多,你的装备和他差不多,但是你的收入比他低,在这里面看病贵的问题在短期内还是有一个差别的。所以我们国家的情况,我觉得和西方去比,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恐怕在短期内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政府如何投入,如何建立一部分贫民医院,像西方一样,保险定点一样,这个医院就是技术治疗,你来了之后,我们严格规定你就是按照什么标准,我就是普通的抗生素,我要上高端的不可能,你都想做肝移植,都想做心脏移植,你达不到这个水平,你在西方要想做这样的移植恐怕是很难的。这个层次的问题我想还是需要去研究的。
话又说回来,作为我们医院来讲,如何在政府,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做哪些工作,说别的没用,政府的问题、社会上的问题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但是医院来讲怎么办?那就是要加强我们医院的管理,特别是我们基础医疗的管理,我们程序的管理,我们制度方面的管理,这是医院需要加强的。最近媒体在聚焦哈医大二院的问题,深圳的问题,我们北京的医院也不断的在被曝光,特别是比较好的医院也会在遭受这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稍微不注意,他们就出问题,本来我们医生感觉到问题不太大的事情,我跟我们院职会讲的时候,举个例子,比如现在的病例,都是用计算机做病例,一复制,一拷,男的拷成女的了,老的拷成小的了,如果你被媒体发现他就给你曝光,男病人当女病人看,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假设给你弄这个题,你就够呛了。平时我们做病例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这些差错。所以提高我们基础医疗的水平,减少社会对医院的聚焦,特别是关注我们这方面的情况,我们自己是应该做好的。
第二个就是我们在收费管理上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收费、管理,像咱们有的时候,医生不是有意想扼病人的钱。作为这种情况,医院管理者也加强医疗方面的管理,减少这种问题。再一个,我们能给病人省的钱一定要省,树立形象,比如说我们大医院有责任向我们周围、周边的一些贫困地区的医院伸出援助之手,北京市卫生局就把我们几家医院分分波,像怀柔的,密云的,我们就包了密云县的大医院,送医、送药,你说都管管不了,管一个两个还是可以的。
今年健康报推出一个扶民救心行动,我们对贫困地区的心脏病人就给他补5000块钱,我把一万块钱打到你帐上,你就去用就行了。这是我们部队医院对贫困地区做的一份工作,也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做了一小点儿的工作,但是这点工作肯定满足不了广大就医者的需求。但是我们作为医院来讲,要想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解决好,除了把医疗质量问题抓住,提高医疗质量,更多的培养出来名医、名家、名刀,让病人来了以后放心、舒心,特别是在特种疾病的处理上,大医院应该有这种能力,有这种意识,把急、难、险、重的病人集中到大医院,常规手术尽量放到二级医院和那些医院处理,这样可以把矛盾逐步解决掉。总之一句话,我们医院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我们是有责任的,我们应该为政府,为国家分忧,把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主持人:北京今年军区总医院做了很多社区的健康教育活动,我们今天是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医务部主任郭蕴洁主任也到会了,她也可以从医生的角度包括整个医疗资源的配备角度谈一谈她的感受。
梁主任:今天挺意外的,我今天是替我们医院的程院长参加这次会议。对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可能是在改革过程当中必然的一个问题,就是体制的情况。我觉得医疗体系网络的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医院改革过程当中,进入市场经济,而忽略了网络的建设,因为老百姓普遍的对于疾病的重视,他希望得到大医院好的医疗单位的就治是很自然的心理状态,但是他由于每一层的保障机制的建立,所以集中到了一些大医院,造成大医院看病难,而且他花费自然要很贵。
我在部队工作很多年,我有一个体会就是部队医疗体系网络的建设是非常规范的,从基层的卫生所、门诊部到各级的医院,他有一定的保障规模和保障标准,还有保障要求,我觉得这种体制建设是多少年形成的这么一种建设机制,它就给部队这么多保障对象提供了一个在本级能够得到很好就治的,比如说简单的疾病在哪一级就治,如果有重症应该上转,这样就不会浪费很多的医疗资源,这个应该是考虑的,就是各级医疗救治网的层次建设,这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我们的服务问题,因为大医院往往病人很多,病人也比较重,我们的医生、护士非常非常辛苦,刚才协和医院的书记讲到了,特别辛苦,我们特别感觉他们压力非常大。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往往亲情、家庭种种原因,如果要是认认真真的去做,为老百姓想,我觉得他们还是能够体会到老百姓的疾苦的。我们去年在医院全院抓实现零投诉这个问题的时候,非常用心做这个工作,全院每个月评一次双优,优质服务之星,第二个就是每年评一次最佳服务之星,他们是什么,就是每个月评服务之星的时候,全部是患者来投票,每个月得到服务之星的人才能够参与年底的最佳服务之星的评选。我看到我们无论是50、60岁的老专家,还是刚进入医疗行业的年轻的工作人员,带着小小的星牌都很自豪的,每个病人跟他交谈的时候,哪怕是问个路,他都很认真的去回答。
就是说他们对职业的敬业精神是非常非常好的,但是只是我们给他一个什么样的环境,给他什么样的氛围,这个医院的文化建设的氛围,让他能够展示自己,能够为病人提供非常好的服务,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然医疗技术、设备等等,还有用药合理管理的机制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这上面讲很多就没有必要了,因为这么多专家,这么多专业的管理人员,我只是讲这两点我有体会的。谢谢
主持人:我看到坐在梁主任旁边的北大医院的郭晓蕙副院长,北大医院在科研和临床的结合方面怎么样调配这个时间,因为我们知道医生每天看临床在门诊的时间上占用了大半的时间,怎么解决科研和临床的结合,请郭院长谈谈这方面。
梁主任:实际上对一个临床医生做科研要付出的就更多了,因此我们很多医生他们科研非常好的这些学科带头人,他们经常在临床工作完成以后,利用休息的时间,你看那些文章发表多的,非常好的科室,他们经常晚上实验室的灯开到深夜,周末他们也是到医院来加班做科研,因为临床科研应该说是最有生命力的科研,他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也非常大的。
主持人:谢谢郭院长,郭院长提到了临床医生的困惑,他要解决他的门诊问题,于忠和老师是我们北京军区总医院呼吸科的主任,博士生导师,还要看门诊,还要解决她的临床研究,您怎么体会这其中的艰辛?
于忠和:非常感谢搜狐健康网搭建这个平台,使我们这些站在一线的,像我从事呼吸专业20多年了,军内的课题,还有带博士生,还要面对病人,如果要解决这些矛盾,首先从自身来讲,自然你选择医学,的确要有一种坚韧的精神不断学习。我觉得在我们医院确实像刚才我们梁主任讲的,每个月都有内科大查房,包括内外科联合查房,这是医院从整体推动专业建设方面给我们临床大夫搭建的这么好的平台。再一个,作为自身来讲,我们确实也很感谢搜狐健康网给我们可以从媒体上得到很多信息,比如很多网民要提出不同需求,不同阶层的,这样给你的学习就是一个动力。
前不久我到德国参加一个会议,他们那儿的医生给我们总体感觉,的确是比我们还要辛苦,他们向就的一个新生儿才23周才800多克,他们就能够进行机械通气,我当时跟他们科主任交流以后,给我们感觉就是确实你作为医务工作者,你想面对病人,用你的良心、品质为病人服务,必须要不断的终身学习,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现在的社会的确是不同阶层的人,每个人的需求、医疗需求是不一样的,像我们有一个病人来的时候,他是他全村给他攒的,一毛、两毛的、五毛的,从他的纸币来看确实让你很心酸的感觉。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作为一个医生来讲,我懂一点药品经济学,我必须用最便宜的药品给病人治疗,而不是为一些利益所诱惑,做医生首先要做好人。
这是我们程齐波院长提出来的要零投诉,对不同阶层的人的医疗需求要换位思考,要替他考虑,还有我们一些白领阶层,在欧洲,在德国,他们是参保意识非常强,基本上95%的人都参保了,所以他们病人出院结算的时候是保险公司跟医院结算,而不像我们,我们可以发现有些病人经常站在医院的触摸屏前看他今天花了多少钱。做医生要做好人,才能给病人看病。
第三点,对于医教关系怎么处理。我当时申请国家课题的时候确实非常困难,一个是我们医院在北京医院,我们是一个三甲医院,但是我们比起协和医院等等科研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时候要走出去,请老师帮你修改标书,我记得我晚上写标书,项目简介一直到凌晨三四点钟,不断的修缮自身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医生,才能为我们的医疗事业做一份贡献。
主持人:刚才有的院长从管理的角度,党委书记从整个医院的服务品质的角度,还有我们的专家,从他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一线的医生谈谈怎么做好医生,怎么为病人服务。我想搜狐健康做的这次2005年网民最信赖的医院评选实际上是想把医生在为患者服务做的一些变革真正的告诉更多人,告诉更多的网友,谢谢三位,请下面就坐。 (责任编辑:王乐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