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为何心梗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为心梗,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长期以来,心梗被视为老年人专属的疾病,但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因心梗猝死的报道频出。曾在知名电视剧《巴啦啦小魔仙》中饰演女主角凌美琪的青年演员就因突发心梗不幸离世,年仅25岁。这些事件警示我们,年轻人也在遭受心梗的侵袭。相较于老年人,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其病情往往更加凶险,且因认识不足、就诊延迟等原因,猝死的风险更高。

年轻男性发病风险高

年轻男性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远大于年轻女性,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雌激素对女性的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年轻男性更容易受到某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心理压力过大等。不少年轻的心梗患者都有持续多年的吸烟史,而吸烟是诱发年轻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强度大,人们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种种不良生活习惯愈发普遍,如熬夜、久坐不动、吸烟、酗酒、饮食不健康、超重、肥胖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动脉硬化性疾病,进一步导致冠心病、心梗的发生。

年轻人心梗有何特殊性

与老年患者不同,年轻人罹患心梗往往没有前期的心脏病病史,首次发病很可能就突发心梗。年轻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特征多为不稳定的斑块,这些斑块容易破裂,可形成血栓阻塞血管,直接导致心梗的发生。由于缺乏有特征的先兆症状,年轻人的心梗发病突然,病情进展极快,无疑会增加救治的难度和风险。

研究也发现,年轻人群体中发生的心梗与老年人的情况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年轻心梗患者常常有吸烟的习惯,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心梗风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慢性肾病等。研究还显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年轻心梗患者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

在临床表现上,年轻人的心梗更倾向于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左冠状动脉主干血管狭窄的比例相对较高。此外,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血肿、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也是导致心梗的常见原因,这在年轻女性心梗患者中相对多见。值得注意的是,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常规医学检查手段,尚不足以精确区分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和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血肿、冠状动脉痉挛等。

部分年轻的心梗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未能发现明显的狭窄病变,最终却被诊断为心肌梗死。这种情况在年轻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5%,在老年患者中则为9%。对于这些特殊的群体,可能需要运用更先进的诊断技术,如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心脏增强磁共振等进行深度检查,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

预防猝死,建议这样做

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猝死。为有效预防年轻人心梗引发猝死,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关键的防护策略。

首先,对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保持高度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年轻人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劳力性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心慌、大量出汗、脸色苍白、恶心、血压和心率忽高忽低等症状,绝不能掉以轻心,应当尽快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找出症状背后的真正原因。这些看似普通的不适症状,很可能是心血管系统出现问题的早期预警信号。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症状,能够大大减少心梗的发生。

其次,积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以及愉悦的精神状态,能够极大地降低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年轻人要重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包括二手烟对健康的影响。鼓励年轻人远离烟草,对预防心梗至关重要。

再次,定期体检,控制血压、血糖、

血脂和体重大关键指标。

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每个人都应该对这四大指标进行定期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使这些指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要知道,这些指标的长期异常往往是心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的根本原因,提前发现并及时纠正,能够有效阻止疾病进展。

最后,遵循医嘱,规范治疗。

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病史的年轻人,应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制订的全程规范化治疗方案服药,绝对禁止自行增减药量或擅自停药。这样的严谨态度对于防止病情反复、减少心梗发生非常重要。

心梗在年轻人群体中越来越常见,其危害不容小觑,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方面,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坚持运动,均衡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等。另一方面,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重要生理指标,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同时,年轻人要重视心血管健康知识的学习,留意自己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如胸痛、胸闷、气促、乏力等,就要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守护自身的生命安全,杜绝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带来的危害。

在此呼吁广大年轻人积极参与到心脑血管健康管理中来,养成定期自我检查和主动参与专业筛查的良好习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防范心肌梗死的发生,降低心梗猝死的风险,以实际行动呵护心脏健康,享受美好人生。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洪亮

策划:余运西

编辑:栾兆琳于洋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RZMZ9633】获取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