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科普 | 失智老人防走失,这些方法请牢记!

老年人走失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

不能确认自己的位置

不能找到目的地或起始地点

从而迷途不返下落不明

其中以失智老人走失最为常见

老年人走失后常常发生

受伤受凉跌倒交通事故

脱水溺亡等事件

影响老年人的自主性

自尊乃至生活质量

对照护者而言

也大大增加了看护压力

失智老人走失的常见因素

(1)疾病因素

导致失智老年人走失行为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大脑功能损害导致老年人空间记忆、视空间定向、导航能力以及其他执行性行为功能衰退,这些功能障碍可能造成其走失。

失智老年人的走失行为与病程、疾病严重程度、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有关。在疾病早期,老年人会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存在定向障碍,随着疾病的发展,即使在熟悉的环境中也会走失。有徘徊行为的失智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走失。

(2)照护者因素

看护不到位是走失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很多失智老人会在缺乏看护措施、照护者睡觉或暂时离开房间的情况下擅自离开。

(3)环境因素

居家走失多与老年人独自外出有关,追其环境因素多与居住环境复杂、人流集中、噪音、路况繁乱或门窗关闭不及时有关。

(4)时间、天气因素

有报道指出,大多数走失行为发生在吃早饭之前的凌晨以及晚饭之后与睡觉之前这段时间。

天气和气候对失智老年人走失行为的发生频率和生存率也有影响,在温暖的天气中走失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而寒冷的天气能导致较高的走失死亡率。

(5)管理因素

养老机构及医疗机构中,看护人力不够、评估能力不足,以及工作责任心、服务态度、环境安全管理等因素较差,会给老年人创造走失的机会。具体包括工作人员脱岗、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夜间打瞌睡、未锁门、丢失钥匙,门窗等设施损坏等。

预防老年人走失的方法

(1)走失风险评估

建议带老年人到医院记忆门诊或老年科门诊专业机构进行走失风险评估,避免失智老年人独处或独自外出。

(2)环境的设计和改造

居家房门可以用钥匙锁上,以免老年人自行出走。

养老机构中应安装监控和门禁设备,预防老年人出走。

为老年人佩戴身份联系卡,注明家人联系电话、老年人基本信息等,例如专为失智老年人设计的特殊黄手环等工具。

利用定位通信设备——手机、GPS定位器等跟踪老年人位置。

(3)加强看护

若老年人有走失风险,则其居家和外出活动时都要有专人陪护。尤其在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时,应加强看护。

(4)巧妙化解老人经常提出“外出”要求

失智老年人的照护者除了要加强看护、保证环境安全外,还要学习与失智老年人沟通的技巧,了解老年人的内心想法,从而转移老年人出走的意念。例如老年人外出有可能是为了寻找厕所,因此应尽早识别老年人的排便需求;老年人认为自己需要出门上班,此时可以告诉老年人今天是星期天,而不是与老年人争辩,争辩会更加激起老年人的外出需求。

当老年人出现徘徊、游走等精神行为症状时,需要加强看护,在保证老年人安全的前提下,必要时使用药物约束或物理约束。

总之,照护者掌握与老年人的沟通技巧,及时识别和满足老年人心理和生理外出的需求,灵活应对,能够有效避免老年人走失。

发现老年人走失了该怎么办?

(1)及时报警

居家老年人在家庭或户外走失,家人应第一时间报警,说明老年人最后一次出现的时间、地点,老年人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详细描述老年人的外貌特征、衣着配饰等细节。

(2)合理推测、积极提供线索

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作息习惯,或回忆老年人走失前的言语及活动、近期重要生活事件等,寻找老年人走失的诱因,发掘有关老年人去向的线索。

(3)详细检查老人身体状况

走失老年人找回后一定不要责备,要仔细检查老年人身体有无受伤,情绪是否平稳,不确定时建议送医院检查。

文 / 精神心理二科 马宗娟

编辑 / 宣传中心

马宗娟

副主任护师

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二科护士长

北京护理学会老年专科护士、急诊专科护士,初级认知训练师,中华护理学会精神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护理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社会护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护理分会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会护理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医疗机构管理分会委员。

主持局级课题1项,参与多项院内外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参编专著4部。

擅长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护理、综合评估、认知康复、行为矫正、风险防范、老年常见问题管理和个案管理,同时具有老年糖尿病护理、急危重症护理、肿瘤终末期护理经验。

就诊先预约!关注微信公众号最便捷

点击链接,攻略在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