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名医 | 何凡:开学一个月后儿童精神科会迎来小高峰!学习困难孩子居多

原标题:搜狐名医 | 何凡:开学一个月后儿童精神科会迎来小高峰!学习困难孩子居多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初春学子归,校园书声起。眼下,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陆续迎来了新学期。从假期到开学季,跟着一同忙碌起来的,还有儿童心理精神科的医护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何凡教授告诉搜狐健康,开学后一个月左右,其所在科室会迎来一个就诊小高峰,学习困难孩子居多。

“有些孩子开学以后适应不了,没有办法坚持上学,父母急了,就来到我们这里了。”何凡表示,家长大多数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功能是否受到影响、成绩怎么样,对心理变化、社交能力有所忽略。事实上,现在很多孩子的社交是个大问题,有可能因为同学的一句话就不去上学了。因此,孩子的心理和情绪方面异常值得更多关注。特别是当家长不自觉地想给孩子贴上负性“标签”时,就更值得警惕了。

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

说起儿童心理问题,很多人可能有类似这样的疑问:十几年前我们小的时候也没听说谁有心理疾病,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抑郁”“焦虑”?就诊率不断增加是否意味着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孩子确实越来越多了呢?

何凡解释说,儿童精神疾病的成因复杂,既有遗传学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活中大家感受到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意识有所提高,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当下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抑或是整个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卷”。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孩子本身有心理问题,很快就会被识别出来,尤其是当它影响到学业、人际关系时。如果放到很多年前,这些孩子可能不需要面对学习成绩、人际等高压,注意力缺陷或社交问题就不那么明显。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确实在上升。“我们团队在疫情前做的一项全国流调数据显示,6—16 岁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总患病率是17.5%。疫情后,这个比例有可能还会更高。”何凡援引数据指出。

上述流调数据还显示,中国6—16 岁儿童青少年患病率最高的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相关行为问题;接下来是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等。

孩子“变懒了”“变笨了”“变得不听话了”?可能是心理问题

早期识别出儿童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至关重要。“很多孩子来找我看病的时候已经特别严重了,但家长根本不知道,还觉得孩子挺好的。”临床上,何凡常常遇到这种情况。

因此,在识别心理异常方面,何凡总结出了一条经验:当家长忍不住要给孩子贴上负性“标签”时,要警惕孩子是不是出现了心理问题。

何凡详细解释到,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纵向比较,当发现孩子从某个阶段开始跟以前不太一样,比如变得不爱说话了、不合群了,一上学就各种不舒服或者睡眠不好了、饮食不好了,甚至不愿意出去活动,跟爸爸妈妈的交流也变少了,特别是当家长忍不住要给孩子贴上一些负性“标签”,比如“变懒了”“变笨了”“不听话了”等,就一定要想想,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或是有心理困扰了。

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父母有时候会用青春期来合理化解释他们发生的变化。但何凡提醒,青春期的很多表现是因为孩子的心理能力和生理发展不匹配而出现的,基本不影响学习、社交等正常功能,发脾气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轨迹。但心理问题最终影响的就是功能,如果孩子的自我照料、学习、社交功能明显受到影响了,就不要把它简单归为青春期的反应了。

“每个孩子的天性是不一样的,智力发育的水平也是不一样的,个性也不一样。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客观的评估和接纳。”何凡表示,在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基础上,根据他的个性特征和特长去帮助他,是最重要的原则。只有从小到大无条件的去接纳、认可、支持,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性依恋,这样孩子就能够较好的应对各种挫折和压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